朱家平先進事跡

2009--2011年度南京市
勞動模范推薦評選材料
情系家鄉創新業  奉獻社會建新功
——六合區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區朱家平同志先進事跡
勞動模范,這個閃亮的名稱,已跨越了半個多世紀。時代變遷了,但不變的是勞模體現出的艱苦創業、強烈奉獻精神以及鍥而不舍的開拓意識,這些正是勞模精神永恒的精髓。南京市六合區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區的朱家平同志,就是一位實踐著這種勞模精神永恒精髓的人。
艱苦打拼的“追夢者”
1960年,年輕的共和國正處于困難時期,朱家平出生在六合金牛山腳下的山子林。從咿呀學語的娃娃到弱冠少年,在農村生活的二十年,“貧窮”二字深深地刻在年輕的朱家平心上。他是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改變家鄉貧窮的面貌!“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金牛湖,吹到了這偏僻的山村,朱家平懷揣著夢想,到了縣城,開始了人生的創業歷程。
創業之初,他淌過汗水,流過淚水,受過委屈,有過沮喪。然而,這一切終究沒有泯滅他的夢想。幾年的摸爬滾打,他深感自己知識的缺乏,于是開始惡補各種知識,參加了各種培訓班,不斷給自己充電。工作時,他比別人多一份專注與執著;閑暇時,比別人多一份學習與鉆研。正是這種鍥而不舍的刻苦鉆研精神,使他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無線電技術、質量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知識。憑著一股激情、一股韌勁, 1988年5月18日,朱家平同志創辦了南京雄州無線電廠。從此,他走上創業發展的快車道。1996年7月工廠改制,更名為南京雄州機電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雄州機電與韓國裕盛公司合資成立了南京雄盛機電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南京超州機電制造有限公司在六合經濟開發區成立。作為三個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黨支部書記,朱家平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克勤克儉,兢兢業業,公司經營管理日益完善,發展蒸蒸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僅2009年至2011年三年,他的公司銷售額達14600萬元,向國家上交了各項稅金1380萬元,并為當地解決了300多人的就業。
    創業有成,朋友開玩笑說,這下可以衣錦還鄉,風風光光回金牛湖了。然而,每次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看到家鄉父老和兒時伙伴日子依然緊巴,他心里就不是滋味。2005年,帶著一顆回報家鄉,感恩家鄉,讓家鄉父老也走上致富的心,他來到了金牛湖街道金牛山社區,想帶領左鄰右舍一起致富,他一戶一戶拜訪,經過多種方案的篩選、多次坦誠的交流,幾年的實際行動讓村民看到了他的誠意,陸續與他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2010年1月,朱家平同志帶領他的兒子朱超與有志青年李桂忠等人,決定成立南京金牛湖金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游子回報故鄉”的計劃。
勇于開拓的“孺子牛”
金牛湖金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首先要對所流轉的土地進行平整。當時,員工大多是“門外漢”,工作上困難重重,不少人心存疑慮。他用一句最樸實的話鼓勵大家,“只要肯學肯吃苦,沒有做不到的事”。他身先士卒,帶領公司一班人,向書本學,向同行學,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為搶工期,他們不分晝夜地施工。當時,農業科技園工作千頭萬緒,工業企業受國際經濟低迷影響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這邊需要他,那邊也離不開他。他像一個拼命三郎,硬是把自己“掰”成幾份。兩年來,他付出了太多心血,從沒有雙休日、節假日的概念,每晚回家還要過問工業公司的工作。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瑟瑟,人們都能見到他在田間的身影。兩年來,有多少個節假日,是在工作中度過的,他數不清了;兩年來,不分白天黑夜,隨叫隨到地處理了多少事,他記不清了;兩年來,舍小家為大家,多少次忘了吃降血壓藥,受到親人埋怨,他也講不清了。他不畏艱難、勇于進取的行動,終于有了初步結果,公司第一年就定植了一百多畝優質葡萄,高效率令同行稱贊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朱家平同志深諳此道。他在建設田間生產用路的同時,無償為村民們建造了村莊道路。為確保水泥路面的質量,購買的是商品混凝土,在長達三個月施工期里,他親自坐鎮指揮,確保水泥路質量。如今,村民不用出一分錢,原來的泥濘小路已經成了寬闊的大道,徹底的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在施工之初,他就想到了田間、村莊綠化的同步建設,如今科技園內滿目盡是郁郁蔥蔥的苗木、各種各樣的花卉。多年的企業管理,讓他懂得集約化發展、規模化經營的重要。于是,在一期工程建設的同時,他不辭辛勞,又連續簽訂了更多的土地流轉合同,明確了二期、三期目標。在抓定植的同時,他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為未來觀光旅游打下了基礎。
金山農業科技園的宗旨是“讓消費者吃上綠色放心水果”。如何實現這一宗旨,多年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朱家平同志自然就想到了向科技要生產力。為了確保葡萄等水果的質量,讓科學技術與農業“聯姻”,讓科技人才與農民“牽手”,使金山農業科技園“提檔升級”。朱家平多次拜訪農業科技專家,“誠心感動上帝”,聘請到了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趙密珍主任研究員作為技術指導與顧問,還聘請了一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負責技術工作。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了田間地頭,配套滴灌設施400畝,6米寬鋼架大棚面積400畝,成了農業增效的“助推器”,增收的“催化劑”。即使在2011年,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先旱后澇氣候條件下,一舉定植了500多畝葡萄、油桃、枇杷、櫻桃等經濟林果。2011年7月18日,金山農業特色葡萄基地順利開園,首次掛果產葡萄4萬多斤。初次掛果的葡萄即獲殊榮:“夏黑”先后榮獲江蘇省第四屆“中山杯”早中熟品種評比銀獎、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賽銀獎、中國南方第四屆“中山杯”優質葡萄評比銀獎;“醉金香”先后榮獲2011年南京市葡萄大賽優勝獎、中國南方第四屆“中山杯”優質葡萄評比銀獎;“甬優1號”榮獲中國南方第四屆“中山杯”優質葡萄評比銀獎。截至2011年12月,金山農業已實際投資1500多萬元。如今的金山農業科技園,真可謂“農業專家園中走,科技示范保增收,一年四季風光美,百姓致富有盼頭。”
群眾致富的“領頭羊”
    兩年多來,金山農業科技園與金牛山社區的林東、林西、朱南、朱北、新生五個村民小組簽訂了1000畝的土地流轉合同。在土地流轉合同簽訂過程中,他是金牛湖街道第一個主動向村民提出租賃費以500斤水稻/畝為計價單位的人,租賃費用遠遠高于周邊農田承包價,這樣隨著水稻價格的提升,農田租賃費將逐年上漲,農民土地收益也將逐年提高。
    金牛山社區的農民大多數主勞力已外出打工,只有部分留守農民照顧老人與孩子。金山農業的園區建設,為周邊100多名留守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有效使用了農村留守勞動力,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并且農戶的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人均年收入達1萬元以上。預計在3-5年內,公司輻射帶動面積可達2000畝,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可達到1.5萬元左右。
為了實現共贏,朱家平同志還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帶動農戶參與金山農業的生產管理,使農民更好的掌握種植技術。他拿出資金進行投入,并準備好相應的苗木,對園區進行切塊承包管理,采用定園定區負責制,培養農戶自主創業的能力。這一舉措加強了農民的責任意識,使農民知道“誰付出的多,誰就得到多”,從而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有些農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對公司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能理解支持,從語言到行動上設置了一些障礙,他并不氣餒,不厭其煩地找他們交流溝通,講形勢、教管理、傳經驗、幫技術,終于引導他們走上了致富道路。
心系社會的“熱心人”
“能吃虧,能與群眾扎成堆;講奉獻,就能打開新局面。”這是朱家平的“增廣賢文”。他不但關愛公司員工與周邊農戶,而且還十分關心社會,是一個心系群眾的慈善企業家。
“一個人富了還不行,我要帶領我的團隊共同致富。”朱家平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直把公司員工當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看待,堅持以人為本,善待員工、關心員工、尊重員工。經常主動找員工交流談心,在員工的心目中,他不但是領導,更是兄長。為了給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冬發保溫品,夏發降溫費。員工家中有紅白大事,他都會主動帶上禮品、慰問金前去;員工家中經濟出現困難,他會積極主動地慷慨解囊。
企業發展了,朱家平同志的人生境界也在不斷提升。他認為,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負責人充其量算個老板,算不上企業家。做人講究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企業要用感恩的心不斷回報社會。投入金山公司兩年多來,公司僅有幾萬元的銷售,利潤尚無從談起,可對農民當月的工資,朱家平不但都是當月兌現,而且從未克扣。2011、2012年連續兩年在還沒有任何收益的情況下,朱家平還主動為金山職工調增了工資。
為支持金牛山社區的市政建設,他個人主動拿出一部分資金。他說:“土地流轉后,社區基層組織沒有資金來源,社區要維護正常運行,沒有資金怎么行?支持社區是我們的本份。”他是六合區提出這一倡議的第一人。為了振興地方經濟,朱家平還主動為金牛山社區招商引資,介紹并引進其他投資客商前來興辦企業,以改變金牛山社區的整體面貌,讓金牛山人真正富裕起來。
每年他都帶頭,組織公司員工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近年來已向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多次捐款,還向敬老院的老人捐款捐物,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一致好評。2010年成立金山農業科技園以來,逢年過節,他都為周邊村莊的村民發放水果、年貨等慰問品,還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春節慰問金。近幾年來,在企業發展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他個人和企業還是向橫梁敬老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北京辦事處等社會各界捐款22.6萬余元,向金牛山社區捐款和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春節慰問金等16.6萬余元。
顧全大局的“好黨員”
“我們黨之所以擁有永不褪色的先進性,就在于廣大黨員始終有著堅如磐石的信仰。”在面對黨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共產黨員朱家平同志把義務牢牢銘記在心里。
2011年下半年,金山農業科技園的葡萄園剛剛布局完整,揚滁公路規劃需要由東向西穿過葡萄園。看著剛剛建設好的鋼架大棚,長勢旺盛的葡萄,朱家平同志真有點不忍心。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一邊是精心布局并種植的葡萄園,一邊是國家公路建設的需要,朱家平沒有猶豫,沒有計較個人得失,毅然決然地支持公路建設,對揚滁公路占用沒有提出任何怨言,只是一句話:“一切以大局為重;一切聽從于政府的安排”。許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說朱家平是在犯傻。朱家平沒有功夫理會這些,他及時抽調許多員工,親自帶領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拆遷移栽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周邊老百姓的一致好評。目前,青奧會輕軌建設工程還將占用葡萄園的部分土地,雖然占用的具體位置目前還沒有完全定下來,但朱家平同志的心里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只要是國家的決定,只要可以振興地方經濟,只要家鄉繁榮,老百姓能夠致富,他仍會義無反顧,選擇“一切以大局為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朱家平同志深知創業之路無盡頭,守成之途不平坦。他決心一步一個腳印,依托金牛湖風景區,乘青奧東風,大力發展經濟林果和觀光農業,逐步形成一個規模化、產業化、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生態農業基地,并按照“實施高效農業栽培——觀光旅游——商務接待”的整體經營思路,形成自身獨特的產業鏈,與“金牛湖風景旅游度假區”和“桂子山石柱林風景旅游區”相輔相成,為金牛湖的發展盡力,為金牛山的百姓造福。

蘇公網安備 32011602010174號